黄经理
198-4261-0850
1、看丝杆制动手轮是否锁紧,如没法锁紧,可能里面顶住丝杆制动手轮丝锥的两颗销子掉了,要检查重装。如果下滑板进刀不准,要检查刀架左边或右边有没有碰到掉下的工件顶住,这种问题有时会出现的,需要检查。
2、磨削轮粒度过粗或修整时金刚钻进给速度过快。更换细粒度的磨削轮,合理选择修整速度。导轮倾斜角太大或转速太高,导致工件圆周速度和轴向进给速度加快。减小导轮倾斜角并降低其速度。
3、调整扶料片问题,因为工件进出都需要扶料片来定位,由于导轮调整了R角和倾斜角,扶料片也需要适当调整角度,保证工件进出顺畅。
4、磨削轮修整不精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锥度,那么需要根据工件锥度的方向进行调整,调整无心磨床的磨削轮修整器的角度,并进行重修磨削轮。磨削轮和导轮的表面已经存在磨损时,那么就必须进行重新修整磨削轮以及导轮。
5、导轮未修圆或工作过久,已失去正确的几何形状,需要修整圆导轮,修到无断续声即可。磨削轮磨钝,及时修整磨削轮。工件中心高不当,应适当调整。托板太薄或者顶面倾斜角过大时,及时更换托板。
对配合表面实行表面强化措施,如喷砂处理,用直径略大的精密塞柱插塞一次内孔等,都有利于提高配合精度。
)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首先应提高轴承的回转精度,如选用高精度的滚动轴承,或采用高精度的多油楔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其次是提高箱体支承孔、主轴轴颈和与轴承相配合零件的有关表面的机械加工精度。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就地加工方法、误差补偿法、直接减少原始误差法、误差平均法、误差转移法、误差分组法。就地加工方法。
消除方法 (1)重修导轮,待导轮修圆为止(通常修到无断续声为止);(2)适当增加磨削次数;(3)重修砂轮;(4)减少磨量和重刀速度。
为了消除轴承件在磨削时产生的应力,进一步稳定组织,提高尺寸稳定性,精密轴承或重要轴承在磨削后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补充回火)。
精密行星减速机精度调整方法参考如下几种:精密行星减速机主轴回转精度的调整 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前部工作部件的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轴向运动。
国内的等级精度分为P1,P2,P3,P4,P5,P7,P10这7个等级,JIS等级精度分为C0,C1,C3,C5,C7,C10这6种精度,不过现在台湾也出现C2和C6,这两种精度,P5的精度等级介于C5和C7之间,与出现的C6=0.025基本可以等同。
滚珠丝杠定位精度等级指的是:滚珠丝杠任意300mm来回运动的导程误差值。
丝杆有高精度研磨加工的精密滚珠丝杠(精度分为从CO-C7的6个等级)和经高精度冷轧加工成型的冷轧滚珠丝杠轴承(精度分为从C7-C10的3个等级)。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公差是指零件加工过程钟允许产生的误差。
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符合程度即为加工精度。加工误差越小,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所以,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实际尺寸、形状、位置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①提高箱体支撑孔、主轴轴颈的加工精度;②提高与轴承相配合表面的加工精度;③测量及调节相应件的径向跳动范围,使误差补偿或相抵消。(2)对滚动轴承适当预紧 ①可消除间隙;②增加轴承刚度;③均化滚动体误差。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精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合理。车加工零件经济精度 以黑色金属的调质料为基准:粗车尺寸精度为IT8~IT10,精车尺寸精度为IT7~IT8。